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国语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磁力

關于“孔老優劣”或“孔老先后”問題的思考

首頁 > 國內 > > 正文

日期:2023-09-09 11:55:3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關于“孔老優劣”或“孔老先后”問題的思考

【國學爭鳴】


(資料圖)

自方勇先生在《光明日報》國學版刊發《六論新子學》以來,學界圍繞“孔老先后”問題多有討論。“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還是“平置”的問題,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孔老或儒道的地位問題。這的確是中國古代學術界和哲學思想史上曾經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但就其實質而言,這個問題只是中國古代不同學術流派之間爭奪思想“正統”地位的結果。所以嚴格地講,當今中國學術界和哲學思想界并不存在一個“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的問題,甚至也沒有什么“孔老平置”的問題,當今只有一個如何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問題。

首先,客觀地講,“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還是“平置”的問題,不是中國學術界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而只是一個歷史問題。

孔子、老子作為歷史人物,他們的出生年代和他們的學術著作與活動當然有先有后,有一定的歷史時空,但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或“平置”的問題所關注的焦點并不在此。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或“平置”的問題,其關注的焦點其實只是孔老二者或儒道兩家的社會地位、學術文化影響和重要性問題,反映的是持論者不同的思想立場和態度。持儒家立場和觀點者,不僅認為孔子的思想文化地位優于老子和道家,而且認為老子其人的真實人格和《老子》(《道德經》)其書的真實成書年代都應在孔子之后;持道家立場和觀點者則認為,道家(“史官”)為諸子之所從出,“鬻(子)惟文友,李(老)實孔師”(《文心雕龍·諸子》),老子的地位和重要性無疑優于孔子。當然,也有少數人采取了一種比較折中調和的看法,認為儒道或孔老二者皆既“有所長”,亦“有所短”,是互絀互補的關系,應該平等對待,“平置”二者。

但客觀地講,無論是“孔老先后”“孔老優劣”,還是“平置”的問題,都只是一個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史和哲學思想史上的歷史問題。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這的確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真實問題。但當中國社會隨著世界史進入到現代史以后,學術界對包括孔、老其人其書及其思想的“歷史研究”,都已納入現代“科學研究”的范圍。因此,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或“平置”問題,就不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實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并沒有實在意義的問題,再在歷史學科之外討論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或“平置”的問題,還會有抱殘守缺、違背學術史發展歷史趨勢之嫌。

我們之所以說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或“平置”的問題只是個歷史問題,從現實性上來說它不再是一個真問題,是因為在中國學術史上,這個問題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演變從來都是隨著具體的歷史語境而發展變化的。當中國的歷史進入春秋戰國以后,中國的學術界出現了百家學說蜂起爭鳴的局面,儒、墨互“顯”,孔、老并稱。但當時的學術界尚只有“百家”之稱,而無“諸子”概念,更不用說就儒道、孔老爭先后和優劣了。到西漢初期,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仍只稱“百家”,漢文帝、漢景帝及大批朝臣則皆“讀《黃帝》《老子》,尊其術”(《史記·外戚列傳》),似已有“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問題,但卻與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策后的形勢正好相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由于儒家的“獨尊”地位,“儒先道后”“孔優老劣”遂成為中國古代學術中的官方基調。魏晉之際,玄學盛行,雖或名之曰“新道家”,但“老不及圣”之說仍為學界共識。隋唐時期國家強盛,思想上較為開放兼容,學術得佛、道二教助力不少,但儒學及孔子的思想地位反而更加穩固,儒家和孔子學說遂最終凝成為宋代的理學,延續至明清,一直都是牢固的官方意識形態。但到近代西學東漸之后,盡管有持現代新儒家立場的學者仍“尊孔儒”而貶道法諸家,但中國學術整體上已進入現代學術行列,單純的“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已不再是學者關注的學術焦點,實際已失去其市場。可見,中國學術史上從來都不存在固定的“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的固定陣營,甚至也沒有某個朝代是固定不變“孔優于老”或“老優于孔”的時段,“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完全是隨著具體的歷史語境而發展變化的。

其次,隨著中國學術的現代化,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的研究已納入現代“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的范圍,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已成為現代中國歷史研究的純客觀研究對象,而研究對象本無所謂優劣先后之分。從事這一研究的學者雖不免因“了解之同情”而對研究對象產生某種偏好,但更需要以一種客觀公正的科學態度對待研究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在當今的先秦諸子研究中,所謂“孔老先后”“孔老優劣”“平置”的問題已經被消解,不再是一個真問題,重提這個問題本身有違現代科學研究精神。

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既然只是現代中國歷史研究的純客觀的研究對象,那么研究對象本身是無所謂優劣高下之分的,研究者更要秉持客觀和科學的態度對待所有研究對象。正如你要研究太陽系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能說其中的金星比木星或水、火、土星重要,或土星比金星或木、火、土星重要一樣,你也不能在研究對象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之間分判出一個主次優劣或先后出來,甚至也沒有必要提出平等對待或“平置”的問題。因為提出平等對待或“平置”的問題本身就意味著你是認同在對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研究時研究者應具有自己的主觀態度這一做法的。

當今我們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儒道或孔子的思想文化價值,討論如何更好地繼承和揚棄中國的傳統文化,但不應該、也不必要再花太多的精力去爭論“孔老先后”或“孔老優劣”這樣的問題了。

(作者:高華平,系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關鍵詞:

下一篇:極地科考的氣象保障
上一篇:最后一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灵川县| 凤山县| 剑河县| 牡丹江市| 海南省| 景泰县| 甘德县| 于田县| 札达县| 固镇县| 玉树县| 宁波市| 石景山区| 错那县| 孟津县| 西宁市| 淅川县| 达日县| 彰武县| 马龙县| 石楼县| 南丰县| 会东县| 德令哈市| 无极县| 克山县| 孟津县| 句容市| 崇州市| 尼木县| 高平市| 瑞安市| 清水县| 凤庆县| 平乐县| 嵊泗县| 偏关县| 渑池县| 南靖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