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3月26日,上海對非重點區域開展抗原檢測,為涉及轄區的居民發放一份抗原檢測試劑,由個人進行采樣自測。
使用過的檢測試劑該如何處理?上海市資源利用和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表示,需根據情況分類投放。
若是隔離觀察員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無論是陰性還是陽性,所有使用后的取樣拭子、取樣管、檢測卡均應安裝在密封袋中,由隔離觀察員收集后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
若是居民自行檢測,如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所有鼻拭子、取樣管、檢測卡作為一般垃圾放入密封袋中,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對密封袋進行消毒,而后投放至干垃圾桶內;如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密封裝袋后,在人員轉運時一并交由醫療機構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
此外,疫情期間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等也應正確投放。
在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社區衛生站等地點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應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桶。
對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其護理人員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應作為感染性醫療廢物進行收集處置。
對于市民朋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的口罩、手套、防護服,建議在正確摘下后放入塑料袋,將袋口扎緊,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噴灑消毒液后,再投放至居住區的干垃圾容器內。
上海市資源利用和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解釋,不同于醫院等醫療場所產生的大量醫療廢棄物,居住區產生的有害垃圾在進入末端處理之前,有預處理分揀環節涉及到人工分揀,從常情而論,這類使用過的東西與人體直接接觸并不安全。但居住區有害垃圾產量小,從而導致清運頻次遠低于干垃圾的清運頻次。因此,建議市民將這些物品在進行簡單消毒后,投放至干垃圾桶內,日產日清,高溫焚燒處理可以減少防疫隱患。
目前,上海對于涉疫垃圾的處置分為兩個系統:封控小區及單位等區域的生活垃圾進入環衛系統;集中醫學隔離點產生的垃圾、定點醫療機構醫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則進入醫療廢棄物處置系統。從源頭收集到末端處置,均由專人專車專線收運,確保專項垃圾即收即運即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