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4月1日,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超精密增材制造平臺于近日全部搭建完成。平臺可以實現2微米的超高打印精度、5微米的超低打印層厚,同時兼顧微尺度和宏觀樣件打印,能夠完成超高精度大幅面的樣件制作,其打印精度和打印層厚在全球數字光處理(DLP)光固化增材制造設備中處于領先水平。
據了解,平臺于去年12月底開始運營,目前,平臺擁有超高精密3D打印設備23臺、2微米增材制造系統13套、10微米增材制造系統20套,及高清顯微鏡、脫脂設備、燒結設備等若干配套設備。該平臺負責人表示,平臺已整合了重慶市內主要3D打印企業,從微器械到大尺寸器件均可提供高精密3D打印服務。
與精密原型制作常用CNC加工、模具注塑及普通3D打印相比,高精密3D打印可完成如薄壁、孔洞等復雜結構件加工,及復雜三維結構加工,細節精度小于10微米公差,且加工效率高,交付周期僅為2天,完全可滿足精密結構件的小批量加工。
“復雜三維微米結構在超材料、仿生學、微流控器件、生物醫療、微機械、微納光學器件、新能源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普通3D打印很難滿足復雜三維結構加工需求。”該負責人介紹,以腦機接口打印為例,普通3D打印很難完成抗凍自黏附水凝膠要求的任意三維復雜結構打印,而高精密3D打印技術完全可以勝任,其打印的水凝膠可作為傳感器,能于寬應變范圍內實現在極低溫度甚至是-80攝氏度下監測人體運動和輕微的生理變化,在智能傳感、腦機交互、智能生物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介紹,明月湖超精密增材制造平臺服務于精密結構件、醫療、消費電子及科研4大領域,為研發團隊、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超精密增材制造服務,幫助其完成技術和設計的產品化驗證。目前,平臺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開發了系列不同特性的打印材料,如生物兼容材料、陶瓷材料及耐高溫樹脂,另外,針對太赫茲器件還開發了金屬鍍工藝。
關鍵詞: 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