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孫明源
在22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通報了2022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情況并答記者問。在整場發布會上,王春英三次提及“韌性”一詞,表示我國經濟具備抗風險能力,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
王春英通報說,2022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五個特點。第一,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均保持合理規模順差;第二,售匯率和外匯融資總體穩定;第三,結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存款小幅增加;第四,企業套保比率穩步增長,市場主體匯率風險中性意識繼續增強;第五,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王春英介紹說,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880億美元,較2021年末略降1.9%,主要受非美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和全球資產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
近期,美聯儲連續釋放強硬信號,貨幣政策加速緊縮,境內外利差也有所變化,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對此,王春英分析說,美聯儲加息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變量,但是根本因素還是自身宏觀基本面和市場基礎。就中國來說,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有基礎和有條件適應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第一,國內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韌性比較強;第二,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仍會保持一定的規模,將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作用;第三,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優化,外債償付風險較低;第四,匯率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外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在上述因素的支撐下,外匯管理局將實時評估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狀況,有效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對于記者們比較關心的中美利差迅速收窄乃至倒掛,導致境外投資者連續減持人民幣資產的問題,王春英回應說,外匯管理局會延續相關外匯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金融市場還是持續對外開放,全球投資者也需要配置中國資產,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關鍵詞: 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