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日前,“科創中國”天河超級算力產學融合會議在天津舉行。本次大會以“計算驅動創新:構建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為主題,邀請近百位天河超級算力產學研融合生態體系代表,面向汽車、航空航天、海洋船舶、高端裝備、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展開學術與技術研討、政產學研用對接與成果展示,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推動產學融合、賦能新興產業鏈高速發展之路,助力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生態貢獻力量。
據介紹,在本次會議召開前,已經開展了30余場技術咨詢/技術推廣/成果對接活動,分別面向汽車、高端裝備、能源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圍繞天河超級算力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線上線下覆蓋600余人次,參與企業200余家,征集企業需求50余個,促成10余家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系。
在本次會議上,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樂嘉陵帶來特別報告《AHL3D在超級計算中的應用》。樂嘉陵院士整體介紹了AHL3D軟件基本情況,結合團隊多年研究工作,分別從吸氣式gc飛行器、超燃沖壓發動機、爆震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四個方面,以及軟件在超級計算中的應用情況,提出當前軟件進行超級計算的挑戰,并對未來工作進行了展望。
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王睿伯的報告為《“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發展與挑戰》。“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2010年首次排名世界第一,拉開了我國角逐世界超算之巔的序幕。歷經十余年發展,“天河”的現狀如何?報告從歷代“天河”超級計算機的技術變遷入手,分析了我國超算的發展與挑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戰略規劃與科技創新部總經理朱向雷作了《算力賦能,推動汽車行業創新發展》的報告,介紹了中汽中心戰略定位、汽車行業服務能力、科技創新布局,以及中汽中心如何發揮超級算力在數字風洞、虛擬驗證、集成測試等的賦能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常務理事錢戰森帶來《航空飛行器多學科數值模擬技術》報告,通過回顧我國航空飛行器研發和設計支撐工具的發展歷程,針對新一代航空飛行器設計對支撐工具的高逼真度、高效率需求,梳理了多學科數值模擬涉及的關鍵技術,介紹了基于算力支撐的典型實踐案例,針對該領域技術發展給出重要建議。
中物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超算中心副主任張浩帶來《數據與知識融合驅動的PDE并行加速求解技術》報告,為了應對基于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代理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數據不足的挑戰,報告重點介紹了“物理信息圖神經網絡”,包括其理論基礎、網絡結構、應用效果以及應用前景。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楊燦群分享了《天河超級算力產學融合創新實踐》報告,介紹天津超算中心依托天河超級算力開展產學研融合實踐,通過計算驅動創新,服務制造業、油氣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同時,針對“卡脖子”問題,以工程需求為牽引,聯合高校院所、優勢企業共同組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團隊,培養多學科交叉人才,合力攻堅通用CAE工業軟件,研制出天河顯式動力學數值模擬軟件,打造基于國產超算的軟硬件融合雙自主體系,為推動新一代國產超算應用生態建設、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