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聚焦三江源核心腹地,母親河黃河的源頭——黃河源,“三江源·沁源行動”項目開展一年多來,支持黃河源生態管護員水源地巡護,建設“沁園水站”改善當地飲水條件,設立“零廢宣教站”傳遞零廢理念,以“三江源·沁源行動”公眾號為平臺,開展線上云巡護行動,為守護中華水源作出積極貢獻。
【資料圖】
“三江源·沁源行動”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聯合利華旗下凈水品牌沁園、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于2021年共同發起,圍繞“守護凈土、凈美家鄉、煥新傳統”三大板塊,開展一系列三江源守護行動,以此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建設、傳遞環保及健康的生活理念,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遠愿景。
三江源·沁源行動生態管護員冬季開展水源地巡護工作
黃河源地區地域遼闊,擁有扎陵湖、鄂陵湖兩個大型高原淡水湖泊,也是眾多野生動物棲息地,其中不乏雪豹、猞猁、豹貓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水資源涵養地,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
在“守護凈土”板塊,項目為當地生態管護員的水源地巡護工作提供物資方面的支持,助力水源地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2022年,項目支持的生態管護員巡護水源地面積超過2900平方公里,撿拾水源地塑料廢棄物4噸。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說,為號召全社會以實際行動為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三江源·沁源行動”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聯合當地社會力量積極行動,引導更多企業和民眾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來。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管護員開展水源地巡護工作
除了支持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也關注高原地區居民、工作人員及往來游客的飲水健康。目前,已為當地學校、保護站、游客中心等公共區域建設13座“沁園水站”,建成后的水站預計每年為超過2.2萬人提供健康潔凈的飲用水。
由于瑪多縣特殊的地理環境,水站建設難度很大。項目的凈水工程師實地考察,克服了高海拔作業、水沸點低、水源不穩定、冬季溫度低等困難,為學校、保護站、寺廟等定制滿足不同飲水需求的水站。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校長祁雅瓊說,經過專業凈化的飲用水,喝起來更放心。
為減少高原生態環境負擔,項目設立“零廢宣教站”,向當地居民、學生宣傳“零廢出行”“減塑”等環保生活方式,倡導來往游客、司機踐行“垃圾不落地”的環保理念。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零廢宣教站
三江源水源地保護,離不開守衛江源的環保人。在“煥新傳統”板塊中,項目通過支持生態管護員培訓、培養“下一代衛士”、推選衛士等方式,將減塑、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態巡護工作中。
為了呼吁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三江源保護,在“三江源·沁源行動”公眾號上開啟了“守護亞洲水塔 探尋三江秘境”的水源地云巡護行動,目前已聯動近千位消費者成為線上衛士,以黃河源生態管護員巡護路線為背景,倡導更多人加入“多走路、多喝水、減塑”的健康環保生活方式。“‘三江源·沁源行動’未來將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通過傳遞三江源保護和健康飲水理念,希望吸引到越來越多水源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力量。”聯合利華水和空氣健康要素品類中國區總經理潘詩陽說。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管護員培訓
據統計,“三江源·沁源行動”開展兩年來,從玉樹長江源到瑪多黃河源,累計支持8個生態村的2500名生態管護員,巡護面積超3000平方公里,減塑8噸左右,支持超2500名生態管護員培訓,累計建成與建設中的水站達24座、“零廢宣教站”11座,惠及超9.5萬人飲水健康以及提升環保生活理念。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碧水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