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符曉波
看著一箱箱成品鮑魚籠從海上撈起,打開箱蓋,個個都有手掌大小,鮑魚養殖戶林永汀露出欣喜的笑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品種好養活、長得快、個頭大。”林永汀告訴記者,他養殖的皇金鮑比普通鮑魚大3到5倍,價格也比普通鮑魚高出3至4倍,花費同樣的時間精力,獲得的產量和收益能翻好幾番。
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的東山縣是我國主要的鮑魚苗生產基地,也是國家級鮑魚標準化養殖示范區。春節將近,此時的南方海域水溫適合鮑魚存活,是分苗的最佳季節,又迎來采購商收購高峰,東山縣養殖戶們一邊忙著分鮑魚苗,一邊忙著談價格,好趕在春節前順利出貨,準備過年。
在當地,皇金鮑賣相好、價錢高,深受養殖戶青睞,幾乎家家都養。
其實,養殖戶口中的“皇金鮑”是目前我國獲批的四個國家級鮑魚新品種之一,學名為綠盤鮑,得來并不容易。該品種由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柯才煥教授團隊與福建閩銳寶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經歷了長達11年的艱苦攻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養殖的鮑魚產品規格小、度夏成活率不高,量高價低現象嚴重,高價值大規格鮑魚市場高度依賴進口。柯才煥團隊認為,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要突破種苗核心技術,培育出高產、抗逆、優質的新品種。
在長達十余年的研究中,研究團隊最終培育出新品種綠盤鮑。其生長速度比一般鮑魚快50%以上,耐高溫能力可提高2.26℃,30%能生長到單只500克以上,生長規格遠超普通鮑魚。
為了讓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廣大養殖戶,科研團隊以校企合作方式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綠盤鮑突破了國內鮑魚無法養成大規格鮑的技術瓶頸,相關產品的上市改變了國內精品鮑魚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廈門市啟丞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翟敏是柯才煥教授的學生,大學畢業后就投身綠盤鮑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并提供養殖技術服務,帶動大批養殖戶開啟養殖綠盤鮑的致富之路。
翟敏介紹,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鮑魚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此前精品鮑魚全部來自國外,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公司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相繼開發出凍鮑、干鮑、溏心鮑等10余種鮑魚衍生加工產品,進一步拓寬了鮑魚消費市場,提高了鮑魚附加值,帶動簽約養殖戶增產增收。
受訪的相關從業者坦言,過去兩年鮑魚市場價格受疫情影響波動較大。不過,隨著深加工產業鏈的不斷延伸,鮑魚衍生產品日益豐富,越來越多地被端上百姓餐桌。新品種綠盤鮑也已逐步獲得市場認可。春節將至,不論是養殖戶還是加工者或采購商,都期待著今年有一個好收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