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聰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資料圖片)
目前,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工業區北區核心區的禾賽“麥克斯韋”智造中心正在有序趕工中,將于8月底完工,預計2023年底前投入運營,未來可以承擔激光雷達的研發、生產、車規測試等功能模塊,將成為集研發與制造于一體的超級智造中心。這一切的背后,依托的正是嘉定區近年來飛速發展的“新汽車”產業體系。
在8月22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嘉定區專場上,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強調要聚焦服務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協同創新轉化能力。
嘉定區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彭思聰攝
作為滬寧發展軸上重要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地區和上海的產業重鎮和制造業大區,嘉定區近年來主動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全力爭當高質量發展標桿、打造上海新城樣板。
今年上半年,嘉定全區增加值完成1248.3億元,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4.2億元,增長25.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001.6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95.2億元,增長14.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9.4億元,增長39.4%。
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嘉定區實現了諸多新跨越。
科技創新方面,嘉定區推進新一輪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三年行動,探索以產業創新聯盟為主體的協同創新模式,長三角科交會輻射力、影響力持續擴大,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兩個千億級科技園加速建設。截至2022年底,該區專精特精“小巨人”企業70家,位列上海市第二;高新技術企業2453家,位列上海市第三。
產業發展方面,嘉定區聚焦“3+1”新功能,積極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汽車“新四化”方面,持續引育催化“新汽車”產業集群,做強“三港兩園”載體布局,已聚集汽車“新四化”企業600多家,2022年總產出突破1600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此外,嘉定區還代表上海市參加國家“雙智”試點,在上海市率先實現測試道路全域開放,智慧交通“嘉定標準”升級為市團體標準。
陸方舟表示,嘉定區下一步要聚焦服務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提升協同創新轉化能力與現代產業核心能力。
嘉定區將逐步構建“中小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鏈,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000家。圍繞燃料電池等細分領域,打造協同創新聯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依托院士專家成果轉化中心,打造科技創新“三庫一平臺”,探索撥投結合、“轉化+孵化+產業化”等新型創新模式,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
此外,還要加快建設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高地,全力支持上汽轉型發展,高水平打造“三港兩園”,深化“雙智”試點建設,更好彰顯汽車嘉定的領跑領先地位。加大智改數轉力度,力爭到2025年重點領域規模以上企業“智改數轉”比例超90%。加快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聯影小鎮等載體建設,推動產業能級躍升。
嘉定區正以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新成效實踐中國式現代化“新圖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