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走進建安區椹澗鄉瓦屋劉村,見到了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建鋒,“以前村里基礎設施比較差,黨建工作比較薄弱,2014年10月,我放棄了西安的生意,回到村里接任了黨支部書記。村里很多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很多土地閑置、摞荒,為了解決村里留守老人、婦女家門口就業增收問題,我從2015年開始承包土地發展農業種植產業,剛開始承包了400畝土地,現在發展到1200畝左右。”劉建鋒介紹道。
據了解,劉建鋒承包的1200畝土地都是崗地,土地流轉金每畝地每年800元,土地流轉金一項每年給當地群眾增收100萬元左右,每年用工大概6000人次,就業一項每年給當地群眾增收40萬元左右。每年逢年過節,劉建鋒都會給村里脫貧戶和椹澗鄉敬老院老人們送去紅薯、粉條、水果、花生油等物品。
2020年9月,劉建鋒成立了建安區建之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購置了拖拉機、農用三輪車、拖斗車、新型澆地機、大型鏟車、犁、耙、播種機等農業機械和農具,還建設了一座冷庫,計劃發展水果、蔬菜儲存、銷售業務。合作社主要種植煙葉、辣椒、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
劉建鋒兒子劉賀埕就讀于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2021級農學專業。他在學校學習努力、認真、負責、刻苦,熱愛農業,受到了學校老師的器重。“去年暑假,劉賀埕和他的老師、同學一起到村里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到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農業科學種植。”劉建鋒說道。
2022年8月,劉賀埕注冊成立了河南禾青農業有限公司,主要進行農產品生產、運輸、貯藏、加工、銷售等業務。該公司租用了建安區建之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110畝土地作為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劉賀埕所在團隊的試驗田,其中40畝土地實施2壟玉米、2壟辣椒間作,2壟玉米、2壟花生間作,2壟玉米、4壟大豆間作,在不影響玉米產量情況下,每年可以多收一季辣椒、花生、大豆,增加土地收益。另外70畝土地種植了黑小麥,黑小麥富含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也可以給人體補充硒、鋅等微量元素,長時間食用起到抗衰老等作用。黑小麥價格比普通小麥高,畝產可以達到1000斤左右。該公司計劃通過代工企業進行黑小麥深加工,公司負責銷售,未來該公司將擴大藍小麥、綠小麥等彩色小麥品種和優質強筋小麥種植。
2023年1月,劉賀埕計劃與河南農業大學在瓦屋劉村申請成立“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成立以后,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研究生每年可以入住科技小院,開發農業科研項目,幫助當地群眾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更多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實現“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緊密結合,引導農學專業研究生“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科技小院已通過建安區科協、許昌市科協審核,處于河南省科協審核狀態。‘科技小院’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為一體,很有意義。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劉賀埕成立了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玉鑫’創新創業協會并擔任會長一職。之所以選擇申請成立‘科技小院’,是因為瓦屋劉村有一定規模農業種植基礎,且劉賀埕本人熱愛農業,立志扎根農業,深入鄉村,服務農民,未來能夠更好地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農業工作。除此之外,瓦屋劉村土地每年都要由專業農業公司進行土質測驗,測土配方施肥,以實現科學種植。”劉建鋒說道。
“下一步,建安區建之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和瓦屋劉村集體農業經濟合作社進行合并,支持河南禾青農業有限公司搞科學種植,支持河南農業大學在瓦屋劉村申請成立‘科技小院’,開發農業科研項目,帶動更多村里種植戶通過科學種植實現增收致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賦能。”劉建鋒表示。(何煒程娜/文圖)
關鍵詞: